10大瑜珈禁忌以及它的好處&注意事項懶人包!

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,面對職場競爭、經濟壓迫或家庭失和等多重壓力籠罩,促使人們容易焦慮、緊張、情緒管理失控,甚至健康狀態失衡。種種徵兆皆在警示著你需要「紓壓」,而紓解壓力的方式非常多元,無論是聽音樂、規律運動、旅行…等,只要找到自己的方式,就得以享受解脫的自由,找回那暢活的自己。

然而,在工作以外的寶貴時間內,該透過哪一種紓壓方式,為自己達到最高的效益呢? 答案是「瑜珈」,本文將會分享瑜珈好處如何帶給你嶄新的人生,瑜珈會造成什麼身體變化?而當沈迷於瑜珈時,又應該注意什麼?水亦載舟亦能覆舟,本文將不私藏的將瑜珈帶給你的優點與瑜珈禁忌,全部分享!

瑜珈訓練的優點

在講解瑜珈禁忌之前呢,我們先來看看瑜珈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好處。

瑜珈對於身心皆帶來莫大的助益,除了能透過舒展筋絡達到釋放心靈之效,同時也能雕塑體態,強化身體排毒功能、增進血液循環與改善身體疾病等優點,還在疑問為何現在男女老少都在風靡瑜珈嗎?下列六大瑜珈好處,讓你相見很晚!

1. 消耗熱量、雕塑身形

看似靜態的瑜珈,其多元姿勢訓練中,皆能延展全身關節與身體肌肉、預防體內儲存已久的脂肪或膽固存持續堆積,透過多樣伸展姿勢,進而達到燃脂之雕塑體態效成,即使是沒有運動習慣或久坐的上班族,皆能有效透過瑜珈體姿,達到消耗熱量、促進新陳代謝與雕塑身型,瑜珈使身體變化,更有效率的將體內毒素排出。

2. 矯正不良姿態

無論是長期的站或坐、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等不良姿態,除了會促使血液循環不佳進而影響代謝,長期下來亦會造成身體局部肥胖、駝背,並會因姿勢不良而肩頸痠痛,在瑜珈課程中,如橋式、駱駝式或全蝗蟲式等姿勢訓練,長時間鍛鍊局部肌肉與伸展筋骨,皆能改進身體整體協調度,進而放鬆肩頸,幫助肌肉彈性恢復,針對不同姿態不良,皆能對症下藥,達到矯正與舒緩之瑜珈效果。

3. 舒緩焦慮與憂鬱

瑜珈體法伸展,能達到調解神經系統之效,透過不同的瑜珈技巧或控制呼吸之意識轉換,簡單來說無論為冥想練習或呼吸法之調節,藉由全身放鬆、專注屏息與輕柔的氛圍下,能間接影響心理層面之穩定,減少焦慮、恐懼,進而減緩憂鬱。

4. 促進血液循環、緩解手腳冰冷

該症狀大多出現於女性,許多女姓容易因為末梢血液循環不佳,加上工作壓力與生理期之血虛時期,容易手腳冰冷,在氣血運輸不佳的情況下,瑜珈好處能透過專業姿勢,加強核心力量並促進全身血液循環,達到消除壓力、提升身體休息質量來消減體內寒氣,緩解手腳冰冷之效。

5. 提高精神集中力

為何許多人會偏好於早晨執行練瑜珈呢?」因為瑜珈不只能緩解緊繃的肌肉、伸展全身筋骨、也能有效提高專注力。透過呼吸調節進而引領意識,除了有效鎮定頭腦思路,也能緩解身體與心靈壓力,讓集中的精神,展開美好的一天。

6. 改善經痛、肩頸痠痛、偏頭痛

偏頭痛可能來自於精神壓力或緊繃神經,常發生於工作壓力龐大的上班族,導致肩頸之血液循環不暢,而也會因為沒有適時紓緩身體部位神經,詬病為肩頸痠痛。瑜珈中,也有各式姿勢能改善肌肉發炎等症狀,女性如果又遇生理期來,可說是多重災難,此時停下腳步,讓瑜珈姿勢來放鬆眼球、肩頸頭椎舒緩等姿勢來讓身體回到最平氣之狀態,是非常見效。

瑜珈訓練的效果

1. 身體的好處、變化:

我們都知道瑜珈效果,可能為減重、燃脂、雕塑身體等,而規律的體態鍛鍊、力量收放活動、與筋骨的適度活絡,能讓我們以最自然的方式,認識自我身體所需,並對症發藥。長時間的瑜珈訓練,也能增進身體肌肉組織與活化血液系統,除了能讓身體各處部位達到均衡活絡,也能增進心血管功能,緩解手腳冰冷,經痛症狀,透過姿勢調整達到骨骼放鬆、活化緊繃肌肉的瑜珈身體變化,維持鍛練瑜珈的習慣,對於身體狀態不僅能達到舒展,同時也能達到排毒、塑身之效果,不僅能調節身體機能、還能促動血液循環並達到雕塑體態等瑜珈效果,讓身體狀態彷彿得到重生。

2. 心理與情緒上的幫助:

大多數人對於瑜珈的觀念,多為冥想、伸展或靜心,究竟瑜珈如何淨化我們的身心靈? 又是如何將緩解焦慮等功效融入瑜珈鍛鍊中呢?

鍛鍊瑜珈效果,透過高度專注力,調節呼吸與身體舒張,有效緩解心靈焦慮感,達到壓力釋放,而瑜珈固然靜態,仍屬於一種運動,能使大腦分泌腦內啡,有助於緩解焦慮或緊繃的身心。長時間下來,有利於抒發抑鬱情緒,亦能提高專注力、記憶力,亦能在專注訓練下,拋下負面思想進而打造健康心靈。

10 大瑜珈禁忌

在沉浸於瑜珈體驗時,即使是全心投入,也要注意一些禁忌,避免適得其反,10大不容忽視的瑜珈禁忌,避免事倍功半。

1. 骨質疏鬆者,瑜珈訓練時應小心

瑜珈訓練中有許多姿勢皆須利用手或腳等局部來支撐身體,因此骨質疏鬆者如果在瑜珈過程中沒有掌握好力道,非常容易導致骨折或骨頭碎裂等狀況,因此應當要避免劇烈骨頭支點之姿勢。

2. 有血液凝固疾病者,應避免瑜珈運動

瑜珈各式在舒展筋骨時,雖然可以達到血液暢通,防止手腳冰冷,但不同瑜珈姿勢所需扭轉或立定支撐等姿勢,或許會引發血液凝固之症狀,因此在執行各式瑜珈時,應當衡量己身健康狀況,避免不適宜之瑜珈運動。

3. 覺得關節及肌腱痠痛時,應暫緩練習瑜珈

瑜珈運動有助於核心肌力之訓練,並能有利背痛舒緩等症狀,但因為瑜珈動作部分為有難度行伸展,在肌肉或關節的拉扯上,務必掌握好自身的極限,而當感受到關節、肌腱或肌肉異常酸疼時,務必先進行修復,暫緩瑜珈練習,避免落下病根。

4. 脊椎滑脫症、椎間盤突出者,應避免過度彎腰動作

在瑜珈的標準姿態中,有需多動作是需要腰部彎曲方能完成,因此如有脊椎滑脫症狀之練習者,應避免激烈彎腰動作,避免引起更大的不適感。

5. 懷孕婦女要在醫生評估下進行

瑜珈也能為孕婦改善骨盆支撐度,增加其韌性,亦可以在適度的情狀下,做一些臀部肌肉訓練,搭配呼吸調節與身心狀況調整,有利於孕婦順產,但記得在進行前,須請醫生針對個人身體狀況做調整,務必以安全與適切執行度為主要考量。

6. 眼壓過高、高度近視眼,要避免頭上腳下動作

當重度近視、青光眼、眼壓過高等瑜珈愛好者,切忌執行倒立式瑜珈姿勢,避免造成血液循環更差,進而導致視網膜剝落等狀況

7. 強行挑戰高難度動作

在瑜珈運動風靡的今日,有許多瑜珈訓練者可能為追求高難度姿勢之呈現,或商業化瑜珈引發之誘因,而強行執行高難度動作,最終導致關節、骨頭或是肌肉之損傷,因此在執行瑜珈時,應當量力而為,循序漸進。

8. 癲癇、大腦皮質受損患者

瑜珈有助於調節神經,令人放鬆身心,因此有許癲癇患者或大腦皮質受損者,會想要透過瑜珈來得到大腦舒緩,然而,上述效果,皆須建立在健康狀況佳的情況下,因此,在選擇瑜珈動作時,應當以靜態、放鬆型之姿勢為佳,避免反而增加危險性,誘發癲癇。

9. 飯前、飯後60分鐘內,不宜做瑜珈

如同一般的運動,在練習瑜珈時,需禁忌在飯前、飯後60分鐘內,因為在練瑜珈的過程中,常常需要全身肌耐力之運用,因此練習後會造成胃消化力道降低,影響其吸收與消化之功能,因此建議在飯前或飯後,皆需休息30-60分鐘,方能舒適伸展,達到最佳效果。

10. 處於情緒強烈波動下不做瑜珈

情緒的波動,容易導致心血管壓力之不穩定,人體共感,因此在心浮氣躁的狀況下,不但容易產生焦慮感,亦會心浮氣燥,容易專注力無法集中而導致受傷之危險,因此在執行瑜珈時,建議須讓情緒處於平穩狀態下,方能達到瑜珈帶來之效益。

練習瑜珈的注意事項

進行瑜珈運動時,也有不少瑜珈禁忌與注意事項要注意,相信在正確觀念的幫助下,不僅讓我們能收獲瑜珈運動帶來的好處,更可以避免因為誤觸瑜珈禁忌而不小心造成的運動傷害:

1. 開始前要充份熱身、勿操之過急

別誤以為瑜珈只是個緩和的拉伸動作,而忽略瑜珈禁忌,把熱身當作想到才做的事;其實瑜珈蘊含著多樣高難度與高伸展姿勢,因此充分熱身,讓肌肉升溫,方能增加運動熱能,啟動筋骨伸展之力量。也能降低受傷機率,讓肌群達到最佳動能狀態。

2. 練瑜珈後15分鐘再沐浴

瑜珈運動後,身體血液循會較平常快速,肌群也處於緊繃狀態,如果此時馬上沐浴容易造成肌肉鬆弛或心血管跳動異常,建議等到新率恢復方進行洗澡,不僅能維持瑜珈帶來之塑身效果,也能不造成心血管負擔。

3. 穿著舒適、貼身且有彈性服裝

呼吸平穩,方能讓瑜珈訓練效果顯出並靜心進行,因此選擇一套舒適的瑜珈服,讓自己呼吸氣息平暢,並挑選彈性佳,不讓自己有束縛感,增加鍛鍊愉悅感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
4. 運動場地應保持通風良好

在閟不透風的空間裡進行瑜珈,可以說是直接觸犯了瑜珈禁忌,不但會越來越喘,甚至還會產生更大的危險性。

瑜珈鍛鍊之場所非常彈性,無論於專業教室、家裡空間或教室,皆可進行,但記得,務必要保持空氣流通並通風,建議場地之地板也需平整,以確保安全性,通風良好也能確保在進行任何高難度訓練時,皆能保障自身呼吸功能之正常運作。

結論

總觀以上論點,訓練瑜珈好處不僅可以瘦身塑形,也能矯正不良姿態,並滋潤心靈,舒緩龐大的生活壓力下所帶來之焦躁感。不僅如此,瑜珈效果亦能改善體內寒氣,增進血液循環,改善身體之負面病根,如經痛、身體痠痛或頭痛等症狀。瑜珈能使身體產生如同治療性之變化,但在鍛鍊時,也務必要注意相關瑜珈禁忌,如骨質疏鬆患者、凝血症患者或關節肌腱異常痠痛者皆須在合適的狀態,或經過專業醫生評斷方進行鍛鍊,否則反而會造成瑜珈副作用。此外,在瑜珈鍛鍊前、中、後,也有需要注意之事宜,如鍛鍊前須充分熱身,鍛鍊中須保持空氣流通,鍛鍊後勿立即進食或洗澡,皆能有效預防負面情況,並讓瑜珈效益達到最佳化。

發佈留言